9月17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2025年度“计算机85基金暨杨元庆教育基金”(以下简称“85基金”)颁奖仪式在闵行校区举办。作为国内高校首个以众筹方式运营的教育基金,今年该基金也迎来10周年纪念。基金发起人和核心捐赠人、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上海交大校董、1981级计算机系校友杨元庆参加了颁奖仪式,并与计算机学院常务副院长吴帆教授就人工智能前沿发展趋势、产学研融合创新等话题展开对话。
上海交大2025年度“计算机85基金暨杨元庆教育基金”颁奖仪式举办
2015年5月,在母校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之际,杨元庆和1985届计算机系的同学们,共同向母校捐赠成立了“计算机85基金暨杨元庆教育基金”。基金下设“优秀学生奖学金”与“优秀青年教师奖”(2021年更名为“孙永强青年学者奖”),分别通过奖励优秀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支持在专业领域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推动科研水平跨越式提升与人才梯队建设,为国家培养输送兼具创新能力与家国情怀的计算机领域优质后备力量。
85基金理事会秘书长卢建军介绍10年来基金发展情况
85基金由杨元庆个人捐资1000万元设立的“杨元庆教育基金”每年的收益、1985届计算机系校友每年的捐赠以及接受的社会捐赠构成。85基金理事会秘书长卢建军在发言中介绍,基金由理事会来管理,每年审议基金的财务和运营,设立评审委员会,由委员会的专家负责奖励的评审工作,是一种国际先进的运营模式。截至2025年9月,基金共奖励优秀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生136人次,资助青年教师11人,总发放金额达630.4万元。
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奚立峰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奚立峰在致辞中表示,“杨元庆教育基金”和“计算机85基金”不仅成为激励计算机学院优秀师生的重要力量,更搭建起校友与母校紧密联结的桥梁,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筑牢根基。10年来,两项基金协同发力,形成了可持续的支持体系。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所有获得资助的青年教师均获批各类国家级人才计划,他们的成长轨迹,正是基金价值的最佳印证。
杨元庆(左一)与上海交大原党委副书记潘永华(右一),为85基金2023—2025年度“孙永强青年学者奖”获奖者颁奖
85基金中的“优秀青年教师奖”,遴选在教学改革、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等领域展现突出潜力的青年教师,通过专项资助助力其快速积累学术经验、突破科研瓶颈、提升专业能力,加速成长为学科教学与科研的中坚力量。十年来获奖的11位青年教师,多数都获得了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2016年首届“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吴帆,更是从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为上海交大计算机学院常务副院长,在大小模型协同智能、分布式智能系统、大数据管理、智能博弈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还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项目20余项。
杨元庆谈到,10年前大家捐赠这个基金,一是饮水思源,回报母校培育之恩;二是希望为交大计算机科学的人才建设和科研创新贡献力量;三是希望以此汇聚和带动更多校友力量为母校发展做贡献,助力母校在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和影响力。
除了“杨元庆教育基金”外,2021年上海交大125周年校庆时,杨元庆捐资1亿元为母校建设一座全国高校算力最强的科学计算中心,助力学校基础科研创新。此外,杨元庆还曾向研究生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起多笔捐赠,向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发起过捐赠,用途覆盖人才培养、基础学科建设以及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杨元庆(右)与吴帆教授(左)在颁奖仪式上展开对话
在颁奖仪式最后,杨元庆和上海交大计算机学院常务副院长吴帆教授展开对话,畅谈AI前沿发展趋势和产学研融合创新与合作。杨元庆谈到,当前AI发展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通过重度的算力和资源投入,推动大模型技术不断突破,向通用型人工智能演变;另一个是侧重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落地,实现AI普及普惠。中国在AI应用领域发展潜力很大,因为我们不但拥有规模庞大的市场,还拥有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的制造业体系,“AI向实”是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一次珍贵历史机遇。
吴帆教授表示,现在是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最好的时代。正如诺贝尔化学奖得主Demis Hassabis所说,要实现通用型人工智能,还需要1-2个Transformer级别的新技术产出。校企合作能够加快AI创新的速度,既推动科研水平提升也能助力企业发展,实现彼此共同成长。
宜人配资-高杠杆股票-在线配资-配资平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